德电气化高速竟源自中国“基因”?

编辑:品牌学习俱乐部 日期:2019-06-13 人气:714
原标题:德国电气化高速公路竟源自“中国基因”?八达重工陈利明“欲哭无泪”!

  这是一则欧洲新闻引出的一段中国故事。2019年5月7日,记者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条新华社题为《德国首次在高速公路开通电动卡车车道》的新闻。新闻大致内容为:7日,德国5号高速公路黑森州境内一段长5公里的路段双向开通了电动卡车车道……纯电动卡车以及油电混合动力卡车在这条试点路段上行驶时,能以类似无轨电车的方式通过车顶集电杆获得电力……油电混合动力卡车在试点路段上行驶时其电池可以充电,离开车道后可靠蓄电池维持电驱动,电力耗尽后则会使用柴油发动机来驱动。

  被“照搬的”电气化高速公路

  报道说,从5月7日起,5家货运公司的油电混合动力卡车将在试点路段上行驶。主导这一试点项目的德国黑森州交通局称,将搜集这一试点项目的交通、能耗和环保数据至2022年底,从而为今后是否在德国全境推广这种交通设施提供决策参考。

  据报道,德国联邦交通部为3条试点路段共拨款约5000万欧元,其中7日开通的路段改造耗资1500万欧元,另两条试点路段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通。


  这是2015年11月6日,西门子公司在德国东部Gross Doelln进行电公路(eHighway)试验。(法新社资料图)

  这条消息在“环保为王”的今天,发生在堪称欧洲科技创新“龙头老大”的德国,应该说并不使人惊讶。然而,记者朋友圈的一条留言却引出了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

  一个叫“八达重工陈利明”的微信用户留言称:这是照搬我的电气化高速公路方案,只是晚了十年。接着,这位江苏八达重工集团董事长给记者发来大量的文件资料,使记者颇为震惊。

  电气化高速公路?注意,这不是电气化铁路,不是新媒体习以为常的笔误,确实是一个新鲜事物,虽然处于试验阶段,能不能试验成功、投入商业运营权且不论,科技创新的精神是敢于“吃螃蟹”,敢为天下先,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正是因为秉持这样的精神,德国成为制造业强国、科技创新之乡。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就诞生于德国,第一条电气化高速公路诞生于此难道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中国企业向来有以德为师的传统,中德企业之间的合作近年来一直处于上升通道,难道这一次居然是德国企业采用了中国技术理念,倒转红尘,上演了一出“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喜剧?

  在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的当下,舆论场中诸如中国企业“偷窃”外国技术、“山寨”外国产品之类的传闻甚嚣尘上。难道江苏八达重工董事长陈利明说“照搬我的方案”是痴人说梦?如果不是“乌龙”,难道是西门子公司“借鉴”了中国技术?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智造”不能在科技创新的“奥运会”中再下一城、再争“第一”?第一条电气化高速公路试点段为什么不能出现在中华大地上?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哪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以下是电话采访实录:

    欧时专访

  江苏八达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利明。(资料图)

  欧洲时报:陈总,您为什么说德国电气化高速公路是“照搬我的”?

  陈利明:德国这件事,我一直在跟踪,每次看到相关新闻,心里都是五味杂陈。2012年我在网络上得知,西门子公司在德国一个报废的军用机场,试验“小辫子”油电双动力卡车。2017年,黑森州“电公路”项目正式立项,命名为eHighway计划——这就是我的术语“电气化高速公路”的英文表达。那时,恰恰是我放弃谋求这个项目在中国立项不久。

  欧洲时报:您为什么放弃?

  陈利明:那得从我为什么要开始说起,也得介绍一下我是干什么的,干过什么,这需要你们包括所有关心中国企业科技创新的热心人士的一点耐心。

  众所周知,德国工业技术领先世界,许多敢为天下先的科技创新都是德国人先搞的,包括导弹、原子弹、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中国企业一向奉德国技术为师,亦步亦趋地向德国学习。但是这次,西门子公司的“吃螃蟹”项目——电气化高速公路,却是德国人向我这个中国人学来的。我们江苏八达重工在工程机械行业属于一个“异类”,与徐州重工这样的业界领袖相比,人家是航母战斗群,我们是小舢板,但是,我们不断搞科技创新。我们双动力吊车出口欧美、东南亚、非洲,这个“双动力”指的就是油电混合动力,属于环保新能源概念。我在1994年就已经获得了这方面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我有十几项与起重机、抓料机相关的专利。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我们八达重工救援团队被特准进入现场,特准啊,原因是我们带来一台大型双动力救援机器人。这是我们联合十余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同承担的一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刚出炉的成果,是刚刚下线的一台样品,技术还不成熟,通体漆成消防红色,很俗气,但非常吸引眼球,被灾区人民称为“麻辣小龙虾”。

  我们有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看起来和我们这个“小舢板”很不相称,好多人劝我,“陈总啊,脚踏实地赚点钱,不要好高骛远搞什么科研。”但是,正如我们企业的口号所说,“没有什么拿不起来,放不下的。”这个口号本来指的是起重机、挖掘机、装载机这些玩意儿的工作特征,但这一回不同,我要把电气化高速公路这个玩意儿“拿起来”,从概念到项目。

  油电双动力卡车

  欧洲时报:您是怎么有了这样的概念的?

  陈利明:不光是概念,我有成熟的设计。2008年。我国发生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石油危机,在高速公路上运行的卡车,到每个服务区的加油站排着长龙一样的车队,一直排到主路上。一辆大型卡车只准加200元的油,轿车则只准加50元的油。我正好开车去北京参加行业年会,在河北盐山服务区排队加油时,一个冷藏车司机抱怨说,他从浙江温州一路加油开到这里开了一个多星期,到北京还需要三天的时间,所运的海鲜都快要臭掉了。

  开了半辈子车的我再次感到,化石燃料的时代是不是真的快终结了?头脑里冒出了利用我们的油电双动力抓料机驱动技术,研发油电双动力卡车,并将城市无轨电车的电网系统架到高速公路上,从而将高速公路变成电气化运行的构想。就在等待加油的时间,我就在笔记本开始了设计。不久我将该项技术方案形成了申报专利的文件,同时递交了实用新型和发明两种专利申请。申请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后,我立即起草了项目建议书,邀请专家、同行,2008年9月3日在徐州市政协会议室召开了第一次项目研讨会。该项目的意义、技术方案及可行性,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并在行业内公布,进一步征询意见。


  2008年陈利明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组织的学术交流会上发布论文。(陈利明供图)

  2010年7月,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在昆明召开了一次物流技术装备国际学术会议。我在会上作了《研制油电双动力卡车实施高速公路电气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专题报告,受到了钱永昌会长、王德荣常务副会长等专家的认可,并与多位参会者,包括与西门子公司及沃尔沃公司亚洲区代表交换了项目PPT介绍等资料。

  会后。大会形成了相关技术、项目论文专集。本人还获得了大会优秀论文奖。直到此时,一切都还顺利,但是,问题随之而来,而且一波三折。

  首先是这个项目存在跨界因素,除了资金支持、技术改造之外,更牵涉到车辆管理、电网管理和高速公路管理这些不是一家政府部门管的事。要在高速公路搞示范应用项目的难度比较大,因此,项目组决定先从专用公路着手,选择货物、车辆相对单一的矿区公路入手,于是我们开始了实地考察和评估谈判过程。这一考察,大开眼界!原来中国有那么多的矿区,都需要节能、环保的电气化改造。节能就是省钱不是吗?项目组所到之处大受欢迎,从2011年至2014年间,我带队跑遍了山西、内蒙、新疆、青海的大型露天煤矿工地,充分采集了矿山物流电气化市场的可行性。通过对大唐锡林浩特煤矿,神华阿尔乌素煤矿、黑岱沟煤矿、新疆准东煤矿,特别是针对中铁资源集在青海木里海拔4500米的高原煤矿的调查表明,因为缺氧所导致内燃机燃烧不全,功率下降,污染环境的问题比较严重,所以在矿山釆掘及物流方面,实施电气化的可行性比较高,其针对节能环保的意义也很重大。

  欧洲时报:露天煤矿本身的污染也比较高,不是吗?

  陈利明:是,虽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但也恰恰就是这个原因,“一夜之间”这些煤矿全都下马了。我们想在矿区大显身手的机会从唾手可得到化为乌有。实话说这对我来说是个打击。我在锡林浩特摄氏零下三十度的夜间开车返回驻地时车子突然发生故障,救援车凌晨到达时我们几乎已经冻死……这都无所谓,关键是我有点灰心,“不务正业”花了不少钱,更耽误了挣钱,同时我手里还有一个国家级项目——救援机器人在弄着,我想这事就先放一放吧。

    欧洲时报:一波三折应该还有后续?

  陈利明:一波三折还没说完,后面还有枝节横生的事。刚才说的考察,你应该问我为什么考了那么长时间不下手,非要等到“咔嚓”——客户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我有个难处,还是钱,我虽然做企业,其实不太会赚钱,当年跟我一起跑运输的,后来做房地产现在都是几十亿身家了,我还是个“穷老板”。

  欧洲时报:这些有钱的朋友能不能投点资?

  陈利明:朋友没这个义务。这十来年在中国,遍地都是赚钱的项目,不算“放高炮”(高利贷),基建、制药、电商平台……什么都赚钱。我本人不抽烟、不喝酒、不喝茶,连咖啡都戒了,贷款还出了问题——这是后话,与本案无关。我想让国家出点钱,然而这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没被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缺市场前景这一块,技术数据也欠成熟,所以需要时间,一年一报,我又报了第二回,也没批下来。

  与西门子合作流产

  欧洲时报:那彻底灰心了吗?

  陈利明:没完全灰心,但感觉力不从心了,想借助外力,自己是吃不下来这么大的项目了。就在这个时候,我接到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先生的电话,他作为我们这个项目的积极推动者,告知我们,德国西门子公司到交通运输协会,推荐介绍他们所研发的公路电气化项目,希望协会帮助他们将该项技术引荐到中国建设应用,并介绍了具有油电“双动力”驱动功能的卡车,在电气化高速公路上运行,可实现节能环保的意义重大。

  王德荣会长向西门子公司的专家介绍,我们协会的会员单位,江苏八达重工已经在多年前就着手了这个项目的可研工作,而且在2008年就申报了专利保护,目前正牵头组织多家单位,联合申报国家“13.5”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呢。

  对此,西门子公司有关领导和专家表示非常惊讶,西门子2012年开始立项并且建设了一条一公里多的试验线。他们对中国企业于2008年便开始了该项目的立项并申报了专利,表示“非常不可思议”。他们立即请王会长介绍与八达重工接触,希望与八达共同探讨合作方案。


  陈利明关于油电混合动力机动车的设计2009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位“重工硬汉”发给本报的资料中,类似的专利还有“一大把”。(陈利明供图)

  不久,我接到西门子中国公司交通规划发展部总经理张翊静女士打来的电话,核实王德荣会长介绍的情况并邀约双方会谈。

  我感到这是个好事,西门子实力雄厚,他们定能助我一臂之力。

  在接触中我能感到,西门子比我们单纯得多,他们的理念就是节能环保,没有太多体制上的约束,钱更不是问题。西门子于2012年利用废弃的军用机场,建设了一个1.2公里的电气化高速公路实验场,测试载重40吨的油电混合动力大卡车。对此,西门子研发部主管Roland Edel曾说,这是他们最新可能也是最有创意的新生婴儿。而且德国政府对这个项目的支持也是出于对新能源利用和环保的考虑。

  西门子该项目在总体概念上与我们的方案相似,但其油电“双动力”的驱动形式与我们不同,是串联结构。我们是并联结构。两者各有利弊。

  张翊静女士代表西门子中国公司向我们提出合作会谈邀约。我表示欢迎。时任中国科技部高新司的戴国强司长也表示,国家非常支持国内企业与德国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包括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研发。但是,不能以外国公司主导申报并作为项目牵头人,只能参与。

  这意味着,我们要和西门子联手打造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高速公路了,尽管江苏八达重工当时的资金已经吃紧,但必须硬着头皮做“老大”,申请国家级项目。

  2015年2月3日,是我们与西门子在北京面对面会谈的日子,当天上午却发生了一件蹊跷的插曲,导致我们之间的会谈整整推迟了24小时。

  欧洲时报:什么样的插曲?

  陈利明:长话短说。当天当地警方在搞一起抓捕行动,冲进我住的酒店房间,不由分说把我和助手统统抓进了警局,发现是个“误会”把我们放出来后,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天一夜。出席会谈的中德代表都以为我们出了车祸。这一段插曲似乎“与本案无关”,也没导致会谈告吹,但客观上严重打击了我的心理。

  2月4日下午,会谈终于开始。中国安产协会会长肖健康先生出席了会谈。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王德荣会长因另有活动,安排对该项目非常熟悉的郭敏杰副会长代为参会。西门子中国公司交通集团电气化部总经理区达成、规划规划发展部总经理张翊静女士等出席。

  结果我们和西门子方面达成协议,共同申报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项目。西门子方面对八达早于他们开发该项目,以及所做的各种工作表示由衷的敬佩,并介绍了他们从2012年立项,建设实验线以及计划在美国、瑞典建设示范专用公路的计划,表示希望参与八达的项目研发。

  双方签订了项目研发合作备忘录,达成了西门子公司参加该项目的课题分工。

  欧洲时报:江苏八达重工与西门子之间签订的合作协议是一般意义上的“意向性协议”还是实打实的合作?后续如何?

  陈利明:2015年6月,我召集了一次大型项目研讨会,邀请了国内众多机构代表,当然西门子也参加了,包括专程从德国赶来的西门子股份公司交通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经理Tapioca Hueffner先生。

  这次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要联手搞试验线,地址选在了江苏徐州。华润集团徐州潘塘电厂有个二期工程,每年有300万吨煤电煤需要运输,非常适合我们进行电气化公路试验,地方和企业都非常欢迎。于是,我们就这个方案正式申报国家重点项目。但是,这次上报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遭到了有关机构的质疑,认为技术环节不够完善。那好,我们立即进行完善。2015年10月,我们再次举行高级别的务实研讨会,由中科院原沈阳自动化所所长王天然院士主持。项目合作各方,包括西门子方面代表张翊静女士出席研讨会。研讨会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评审、讨论、研究,对项目申报书进行了完善和修订,形成了第二次申报国家“十三五”重点科技研发项目文件,并得到了徐州市、江苏省政府部门的批准,再次申报到国家科技部。但是,第二次申报仍未获得批准,这是2017年了,原因是江苏八达重工作为项目牵头人实施该项目研发的能力不足。说白了,就是钱不够。

  欧洲时报:大致需要多少钱?

  陈利明:钱多钱少只能相对而言,新华社的报道说,德国联邦交通部为3条试点路段共拨款约5000万欧元,其中5月7日开通的路段改造耗资1500万欧元。无论对德国来说,还是对中国而言,这都不算是个大的数目,但是对于我来说,还是个不小的数目。

  “孕育了8年的孩子”被德国抱走

  欧洲时报:您的意思是这个项目没能得到批准,就是钱的原因?假如说八达重工资金实力不足,国家不愿意给钱,能不能横向联合其他企业自己掏钱干呢?

  陈利明:钱只是一方面问题。西门子作为外资,即便投钱也不能控股,大头得我们来筹措。电气化高速公路牵扯到车辆改装、公路管理、电网管理,要一家一家说服这些管理部门是最困难的事,也就是因为这种复杂性,合作伙伴就会知难而退。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申报国家项目支持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国家科技经费的资助,而是因为该项目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复杂性、系统性和关联性以及跨界因素太多,特别是牵扯到油电“双动力”重型汽车的标准及公安部的“目录”问题,用有关部委分管这项工作的领导话说:这个项目关联到交通部门对高速公路的设计及建设标准改变、牵扯到国家电网系统的合作、牵扯到公安部汽车挂牌问题、牵扯到高速公路安全运行等等问题,想想都觉得头脑发涨。没有国务院的统领实施,靠某一个部委根本搞不成。这哪里是一个民营企业能做成的事?!(沉默)想起我在锡林浩特调研期间,在零下三十度的夜间,汽车发生故障,救援车迟迟不到,我和同事们差点就冻死在“上下求索”的路上了(哽咽,失声痛哭)……命运弄人,就在我准备第三次申报国家项目之际,也是最需要资金支持之际,我的资金链开始出现裂痕,更倒霉的是,徐州华润电厂二期建设工程下马——项目试验场没有了。我所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保护,今年也已期满。至此,我本人推进了整整8年的该项目研究及申报工作被迫终止。正如我企业的名言:没有什么拿不起,放不下的。终于放下了。我对项目联盟中包括多家“中”字头的“产、学、研、用、资”合作各方,所投入了的热情和精力,表示衷心感谢。对二次申报均未能列入国家项目支持的结果,表示深深的遗憾。

  然而,当我看新华社报道,西门子公司在德国5号高速公路黑森州境内一段长5公里的路段,首次开通了可供油电“双动力”卡车行驶、设有架空输电线的高速公路,以及德国联邦交通部为3条试点路段共拨款约5000万欧元,支持该项目建设时,我的心都被揉碎了。因为,我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孕育了8年的孩子,被西门子抱走了,欲哭无泪。

  同时再想一想,自己的孩子被这么一户豪门人家抱走并扶养成人,也是一种慰藉吧。衷心祝福我的孩子在德国健康地成长。我也坚信,祖国迟早会把你接回来的,因为祖国一定会需要你。尽管那时的代价一定会更大。

  欧洲时报:陈总,我们愿意您所说的都是事实,也为您的经历和上下求索的科研精神所感动。您能为您所说的负责吗?

  陈利明:当然,我有大量的文件资料和当事人作为证明。我并没有对任何人有任何的诉求,只希望我的故事能为人所知,并从中汲取有利于国家民族,有利于中国科技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谢谢欧洲时报!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